newsMindmap


明白心意....

作為母親,有時就是覺得會很了解孩子,由孩子小時開始,他們的哭聲代表需要什麼,他們喜歡吃什麼,他們的強項弱項是什麼……,總覺得比丈夫、家人、朋友甚至孩子本身更加了解他們。可是,正因這緣故,母親也很容易假設孩子的想法必定是這樣這樣或是那樣那樣,因而容易失去了不斷探索了解孩子內心想法的耐性。

 
我的兩個孩子早餐多以麵包為主,多年來我也是買來不同款式的麵包,甚至有個階段自家製麵包給他們吃,基本上我也覺得自己選擇的麵包都是他們較為喜歡的,他們的口味食量也不同,女兒吃一個已足夠,但是有時連一個也吃不完,甚至有時買了也沒有吃;而兒子這三兩年由吃一個麵包變成吃兩個才夠,也喜歡一些有餡料的麵包。雖然自覺買了多年的麵包,對他們的喜好也很了解,但早前還是覺得不如再問問他們其實喜歡吃什麼類別的麵包時,女兒告訴我她不喜歡吃有餡料的麵包,因為吃了感到很滯,我就忽然想起原來平日她說過喜歡吃的麵包,都是非常簡單沒有餡料的麵包,莫怪乎有時我買了有餡料的,她連一個也吃不下,我突然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。至於兒子,他告訴我如果吃沒有餡料的麵包,感覺就像沒有吃過什麼似的,我再問他喜歡兩個麵包怎樣的配搭最好,如果一鹹一甜覺得如何,他就表達覺得非常好,於是我內心又想,其實我一星期可能只會買一次甜的麵包,但原來他最喜歡的口味其實之前我還是不太了解的,又或是他的口味已隨年月改變了而我也沒有為意。
 
其實生活上的瑣事,更甚的是彼此的關係,就如每天的早餐一樣,好像已經很熟悉,但我們真的能了解孩子或是家人真正的喜好嗎?我們聆聽到他們的需要嗎?我們會假設已經知道了、認識對方夠了,還是能懷着耐性繼續認識不斷成長的對方呢?作為家長,孩子的成長每天都在變,尤其是在青少年的階段他們的轉變更是三級跳,真的需要我們有一個安靜的靈,懷着好奇又謙卑的耐性,繼續以愛心認識對方,從而和孩子建立更加了解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。
 
親子自家製甜品手作:
 
1. 購買簡易盒裝批皮預拌粉、士多啤梨或紅桑子果醬、一隻蛋、少許麵粉、少許黃砂糖。
 
 
2. 將預拌粉按盒裝指引加入適量水份,然後搓成麵團。
 
 
3. 將麵團放在鋪了一層薄粉的案板上,在麵團和擀麵杖上分別撒上少許麵粉,然後把麵團從中間向外擀開直至整個麵團被壓平至約2-3mm 厚。
 
 
4. 用刀將批皮????出數個菱形及心形,將菱形批皮放在烤盤上並在其中央位置塗上一小匙果醬,將批皮左右對摺至中間位置,再將下面的批皮摺上造成信封模樣,在中央處加上心形批皮。
 
 
5. 掃上蛋漿,撒上少許砂糖,放在已預熱攝氏200 度的烤箱內烤15 分鐘或直至金黃色即成。
 
 
 
Lisa Cheung
與丈夫同修商業設計,結婚廿八年,育有一子一女,仍然十分享受婚姻生活,共同創造很多特別的親子回憶,樂於與友人分享藝術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