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Mindmap


「忍耐」與「尊重」的學習

「學童牙科保健」這個經歷,相信對於大部份80後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是一項很重要的童年回憶。
 

我在這崗位工作超過20年,主要負責教導學童牙齒保護的知識及治療(如補牙、脫牙、洗牙、照X光等),服務對象是18歲以下合資格參加牙科保健計劃的兒童。當中接觸到的兒童大多是小一至小六生,我們主力協助他們保護乳齒,這一點很重要,因在這階段可幫助他們咀嚼、發音及預留位置等待恒齒長出。學童也可從小養成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。

 

學童來到牙科保健診所少不免會比較緊張,當中有些學童更大哭大鬧,不能完成檢查或治療。我通常先會跟他們傾談,教他們刷牙,慢慢解釋每一個治療過程,同學們每當願意與我配合,我都會加以讚賞,讓他們更有信心和安全感。

 

多年來,在工作上最大的得著是在性格上的磨練。從前我是個很心急的人,欠缺耐性及温柔,但透過工作能為不同小朋友治療及跟他們溝通,從而學習到以忍耐、温柔的心待人。記得有一個比較難處理的案例,來診的學童約6歲,母親要求脫去增生的乳齒,那學童因為太怕脫牙,無論怎樣都不願躺在床上,我出盡渾身解數,一小時後,我以在床上「變魔法」變走牙齒來勸服學童躺在床上,最後都只能維持一會兒,當天未能完成脫牙。要待第二天,媽媽再帶她來,幾經掙扎才能脫牙。

 

治療過程需要有很大的耐性及技巧,有時要讓他們冷靜一下才能繼續,有時則軟硬兼施,令他們合作,以免觸碰儀器而受傷。所以每當遇上一些難以完成牙齒治療的學童,但到最後能跟我合作及完成治療的,對我來說也會成為一種鼓勵及工作上的滿足感。

 

多年來在這工作崗位上,看到了不少人生百態,亦留意到現今孩子們比十多年前的更有脾氣及脆弱。從前來求診的孩子也會害怕看牙醫,但他們大多會沉著氣,跟從牙醫的指引完成療程,咬緊牙關默許地撐過去,甚少像現在的有時會大哭大鬧、推開工作人員。希望孩子們在不斷成長中,內心能堅強起來,並能學習以尊重彼此相待。

 

 

周潔亮Joyce Chow

牙科治療師

 

編:Kathy Tau